普洱茶品茗知识—四个带水的名词



普洱茶品茗知识一四个带水的名词

水性

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,除酸、甜、苦、涩之外,还有用来判断普洱茶的品质的滑化、活、砂、厚、薄、利七个方面,其中滑、化、活、砂、厚是正面特点,如入口即化就是指苦涩味化得快。

水路

水路是水性的一个方面,指饮茶过程中茶汤流过口腔和喉咙的感觉。

就是咽下茶汤的过程对整个相关的吞咽通道造成的感觉,不过,这只是个民间用语,并没有标准的官方说法,但在茶叶审评中会用到水路的细、粗来表述。

水味

指茶汤滋味淡薄,茶味少,水味多的一种口感。新茶易出现水味,喝茶最后阶段易出现水味,茶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,会出现尾水甜的现象,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水味了,这种甜是有区别于茶叶本身的甘甜,喝到的是水的甘甜。

水线

指注水方式,普洱茶有着,“香靠冲,汤靠吊的说法,意思是希望茶汤高香,需要快速高冲,希望茶汤绵柔,就要定点注水,普洱熟茶的水线要柔缓(低吊,定点注水),生茶的水线要多变,香气滋味更丰富。

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有何区别?

普洱茶有没有收藏价值?

近年“生普洱”收藏与品饮之风渐起,青饼、青沱、青砖等茶受到大家的欢迎,也有了很多议论,有人说“熟茶可以喝,不值得收藏;生茶值得收藏,不能及时喝”;面对目前生普洱茶(青饼等)的加工现实,是否能挖掘传统工艺,制造能及时喝也值得收藏的传统普洱茶呢?同时,也有不少海外朋友建议,云南原产商是否不要太急功近利,把晒青毛茶实时就加工成团饼茶,也不要采用湿水渥堆工艺,而是让晒青毛茶自然陈化与发酵一个较长的时间后,再行作饼, 这可能才是传统普洱茶的真谛。因而,探寻普洱茶传统工艺与自然发酵的秘密,

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,自然条件优越,制茶历史悠久,近几百年来,普洱茶更是嗤声海内外。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,是指用“传统工艺”加工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,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,即通常所说的“生普洱”。当然,“生普洱”的概念也是不准确的,用“生普洱”只是为了与采用 “渥堆”工艺的制成的现代普洱茶(即熟茶)相区分、呼应而已,用“生普洱”容易给人们造成误解,以为“生茶”不能喝,熟茶才能喝。事实上,“生普洱”并非是生的不能喝,特别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,过去准确的传统名称是“滇青茶”或“云南青茶”,而最古老的名字为“普茶”,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普洱茶。云南历史上生产了很多这样的茶,不止云南民间喝,藏区及海内外都大量消耗,目前剩余的老茶数量稀少,价值不菲也就这个道理。

4、普洱茶是坨的好,块的好还是散装的好?

普洱茶是中国茶中一秀,素以独特的风味,优异的品质享誉于海内外。
云南人们习惯以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的通称,即云南所产茶叶都称之为“普洱茶”。本文所讲的普洱茶,则是采用特殊制茶工艺制成的一类茶叶。
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。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两种。散茶外形条索粗壮、重实,色泽褐红。紧茶系由散茶蒸压而成,外形端正匀整,松紧适度,并按各别形状而各具其名,如有长方形的“砖茶”、正方形的“方茶”、圆饼形的“饼茶”等。由于经过特殊的工艺制作,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、咖啡碱等物质充分氧化,因此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,汤色红黄,香气馥郁,滋味醇厚回甜,饮后令人口角噙香,回味无穷,而且茶性温和,有较好的药理作用。
新中国建立后,普洱茶的产销更有新的发展,产地扩大,产量增加,销路日广。近年来,普洱茶出口量增长,不仅深受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,而且远销日本、西欧,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保健饮料。尤其是小包装普洱茶,采用编织精美、镶嵌彩色大理石的竹盒,古朴大方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,使包装与实物齐美,相得益彰,更加引人注目,无不以先购为快。即可取名茶品尝,又可留下包装竹盒,置于案头几上,作为工艺品观赏,一举两得。

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、滋润,滋味醇厚,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。游牧民族主食肉类,俗谚“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,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