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有那些特产

杭州特产有山核桃、藕粉、桂花糖、杭白菊、龙井.各大超市都有.

音乐课如何展示茶文化

我国音乐起源甚古,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炎黄时期。相传伏羲氏作琴,神农氏制曲,黄帝鼓琴,虞舜歌南风,以教化万民。而茶叶的发现与利用,也正是始于这一时期,有《茶经》为证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闻于鲁周公。”
中国茶文化发源于周,诞生于两汉,兴盛于唐宋,历经元、明、清三代,余波荡漾,至今不衰。稍稍梳理一下历代有关饮茶的诗词,就会发现茶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。如唐代鲍君徽《东亭茶宴》、白居易《宿杜曲花下》、郑巢《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》、宋代曾丰《侯月烹茶吹笛》,以及苏轼《行香子·茶词》、黄庭坚《鹧鸪天·汤词》、曹冠《朝中措·汤》、吴文英《望江南·茶》等,就分别提到了古琴、笙歌、清唱、弦管、琵琶、笛、瑟等多种器乐和声乐。后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:“茶宜净室,宜古曲”。明人许次纾在《茶疏》中就提出了“听歌拍板、鼓琴看画、茂林修竹、清幽寺观”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。
这里的音乐一般都指中国民族音乐。
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,不管是乐曲还是乐器,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,乐曲如《阳关三迭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高山流水》、《雨打芭蕉》、《平湖秋月》等;乐器如古筝、古琴、洞箫、竹笛、琵琶、二胡、埙、瑟等,都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,也最能入茶。茶人饮茶时伴以音乐,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。不仅能更好地品饮出茶中滋味,更有益于体味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幽邃神韵。因此,饮茶时选择什么样的乐曲和乐器,都应该有所考虑。
茶味有甘、苦之分,乐曲也有风、雅之别。譬如品饮西湖龙井,宜听《平沙落雁》、《猗兰操》,最能使人身心怡悦,如沐春风。而品饮陕西午子绿茶,宜听《广陵散》、《阳关三叠》,自然使人遐想无限、幽思难忘。此外,钢琴、萨克斯、小提琴甚至轻音乐、流行音乐等也可以入茶。品茗艺术是一门开放型艺术,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,应该兼收并蓄,中西汇通,而不必只拘泥于古法。因此,饮茶时听听萨克斯,听听钢琴、小提琴等,也未尝不可,肯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“茶”中。
饮茶时听音乐,能益茶德,能发茶性,能启人幽思。正如白居易在《琴茶》诗中所吟诵的:“兀兀寄形群动内,陶陶任性一生间。自抛官后春多醉,不读书来老更闲。琴里知音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。穷通行止常相伴,谁道吾今无往还。”
清幽的环境,古雅的音乐,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,茶与音乐相得益彰,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。
在茶馆、茶会所、茶艺表演和与茶相关的视频、音频中植入背景音乐,可以营造意境,也最能使人静心,除烦涤尘,清静忘我。以下三类音乐最宜选播:
一是近代作曲家专门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。听这些音乐可使人徜徉于茶的无垠世界中,适宜比较休闲的饮茶情况中。
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风潮·闲情听茶系列,该系列有专辑12张:《清香满山月》、《香飘水云间》、《桂花龙井——花熏茶十友》、《铁观音——乌龙八仙》、《一筐茶叶一筐歌》、《奉茶——人间情味》、《茶诗》、《茶雨》、《茶道》、《禅茶一味》、《听壶》、《茶醉》,涉及作曲家张福全、笛箫演奏家张维良、笛子演奏家戴亚等。
二是中国古典名曲与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。中国古典名曲幽婉深邃,韵味悠长,有一种令人荡气回肠、销魂摄魄之美。而传统乐器演奏曲目方面,也可聆听一些现当代名家的作品,推荐如下:
1、风潮·中国古琴名家名曲系列,是中国当代著名琴家融合现代名琴、名曲放意之作,汇聚了龚一、刘赤诚、吴文光、戴晓莲、唐健垣、谢俊仁等名家的作品,包含专辑《秋鸿》、《潇湘水云》、《文王操》、《忆故人》等。
2、《古乐神韵》中国古乐器演奏专辑,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古琴、古筝、古琵琶、箜篌、编铓(máng)、洞箫、筚篥(bìlì)、篞(niè)、埙(xūn)等,来演绎流传久远的精典古曲,浑然天成。
3、笛子演奏家赵松庭,作品集《笛子金曲精选》。
4、洞箫、笛子演奏家谭宝硕,作品集《山水云烟梦》《洞箫古意》《箫中禅》《空山》等。
5、笛子及箫演奏家罗守诚,作品集《惊破梅心》等。
6、笛箫演奏家王建欣,作品集《箫声琴韵》等。
7、笛子演奏家王次恒,作品集《钗头凤幻想曲》等。
8、青年笛箫演奏家陈悦,作品集《乱红》、《远行》《洞箫》等。
9、古琴演奏家龚一,作品集《乌夜啼》、《潇湘水云》、《广陵绝响》、《云水吟》、《琴箫引》、《龚一》等。
10、古琴演奏家成公亮,作品集《古琴》、《秋籁》等。
11、青年古琴演奏家巫娜,作品集《荷香淡淡》、《一花一世界》、《莲心不染》、《六有六无》、《闲云点点》等。
12、古琴演奏家李祥霆,作品集《元曲古韵》、《宋人词意》等。
13、古筝演奏家何宝泉,作品集《蕉窗夜雨》等。
14、古筝演奏家王中山,作品集《汉江韵》、《孟姜女》等。
15、现代广陵派古琴传人戴晓莲,作品集《涟漪》、《广陵琴韵之戴晓莲》等。
16、中国新世纪音乐作曲家林海,作品集《琵琶相》,风潮·心灵音乐诗系列中的专辑《清香落》、《含笑》、《去做人间雨》、《素颜鸽》 《花舞》。
三是精心录制的大自然之声。山泉飞瀑、小溪流水、雨打芭蕉、风吹竹林、秋虫鸣唱等都是极美的音乐,细腻雅致,动人心弦,称之为“天籁”,很适于意境型茶艺上播放,尚可推荐的如风潮·听见大自然系列中的专辑《我的海洋》、《森林狂想曲》等。
【禅茶选用音乐有很多】:
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。佛教作为宗教,音乐作为艺术,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一种媒介手段。佛教传入东土以后,其音乐风靡天下,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。同时,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。其音清新典雅,超凡脱俗,其韵幽远深长,唱者身心合一,物我两忘;闻者,胸襟豁然,神游情动,使人意念净化,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。
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级:一、佛教初弘期的“西域化”阶段;二、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北及多样化阶段;三、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;四、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阶段。
唐代佛曲大盛,俗讲风行,朝庭耽于佛曲,百姓则把庙会视为最重要的娱乐场所。唐代无论寺院、宫庭、民间、佛教音乐都达到了鼎盛时期。
初唐善导,传净土法门,但专心念佛,曾著《法事赞》、《往生赞》、《般舟赞》等歌赞三卷中。唐法照制定了“五会念佛”法规,并作有《散花乐》等曲,影响甚远,流传至今的《千声佛》等绕佛之曲,可视为“五会”之遗续。晚唐少康,则更辟蹊径,面向民间,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新的佛曲。赞宁《高僧传》中称:“康所述偈赞,皆附会郑卫之声,变体而作。非哀非乐,得处中曲韵。”用当时、当地老百姓所熟悉喜爱的音调演唱佛曲,应该说是中国佛教音乐的一个优良传统。
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。佛教认为,音乐有“供养”、“颂佛”作用。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云:“歌呗颂佛德,乃至一小音,皆已成佛道。” 佛教音乐,旋律优美,婉转动听,其宁静、清淡、脱俗、高雅、独特风味浓厚,其表达情感,是其他音乐所不能替代的。
有明之初,承宋元遗习,自李献吉以唐诗振,天下靡然成风。诗词之雅,独步千古。若禅诗以丝竹管弦辅之,雅音既远,禅意廓然。况与茶相会,或北音铿锵,如《宝塔颂》;或雅韵悠长,如小提琴独奏《禅乐 行者》;或清纯天籁,如《觉了》。或歌或舞,或吟或诵,或书或品。于古诗猎其雅,于禅韵闻其音,于清茶品其甘,于禅境得其静。